-
雄安新區首個全電智慧零碳園區
時間:2025-09-02 14:09:21 作者:GBWindows 來源:行業網站 閱讀:107內容摘要:電纜鋪設、室內裝修施工……這段時間,位于河北雄安新區啟動區的國家電網能源互聯網產業雄安創新中心施工現場,各項作業有條不紊推進。這里是雄安新區首個全電智慧零碳園區,5棟建筑呈圍合狀布局,中間星球形狀的建筑是會議展示中心,四角分布有4座科研產業樓,該園區預計將于2025年底竣工。項目簡介項目名稱:國家電網能源互聯網產業雄安...
電纜鋪設、室內裝修施工……這段時間,位于河北雄安新區啟動區的國家電網能源互聯網產業雄安創新中心施工現場,各項作業有條不紊推進。
這里是雄安新區首個全電智慧零碳園區,5棟建筑呈圍合狀布局,中間星球形狀的建筑是會議展示中心,四角分布有4座科研產業樓,該園區預計將于2025年底竣工。
項目簡介
項目名稱:國家電網能源互聯網產業雄安創新中心項目
項目區位:項目建設地點位于雄安新區啟動區互聯網產業園北部。
建設規模:項目總用地面積7.23萬m2,總建筑面積19.77萬m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10.98萬m2,地下建筑面積8.80萬m2。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涵蓋科研、試驗、智控、和會議等功能。
做好節能降碳的減法,也做好開發清潔能源的加法
外墻保溫
幾棟建筑的外立面玻璃幕墻已安裝完畢,這些玻璃幕墻厚度接近10厘米。這些玻璃都由3層玻璃板與兩個空腔構成,空腔間注有氬氣,能減少熱量傳導。建筑外立面由8000多塊玻璃幕墻組成了一道屏障,冬季保暖、夏季隔熱,還能優化采光,降低園區暖通空調、照明能耗。
地源熱泵
節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溫”不夠,在園區地上、地下,還有“血液循環”系統來“保持恒溫”。
從5號樓進入地下一層,來到整個園區冷熱系統控制區域——高效機房。機房四周,各式管網縱橫交錯;機房中央,3臺地源熱泵機組并排而立,它們是控制整個園區冷熱水循環的“心臟”。
園區地下打了1136口深度超130米的地源熱泵管井,通過加裝U形管與地下土壤進行冷熱交換,再由地源熱泵機組與內部空調水循環換熱。
地源熱泵系統冬日從地下吸熱給建筑物供暖,夏日把建筑物熱量送回地下,將建筑內溫度控制在21攝氏度至26攝氏度,能耗與原本空調系統相比大大降低。
據測算,通過地源熱泵系統,投入1度電,相當于得到5度多電的熱量。地源熱泵系統只是通過U形管內的自來水與地下土壤進行換熱,不采集地下水,因此,不會造成地下水二次污染。
光伏發電
園區規劃光伏系統時,充分考慮了建筑朝向、屋頂坡度等因素,使光伏板能最大限度接收陽光照射。氣象條件好、園區用電負荷高的情況下,園區屋頂光伏發電可以被全部消納。據統計,整個園區屋頂光伏年發電量可達273萬千瓦時,滿足園區1/4用電需求。
新能源發電很大程度取決于天氣條件,如何保障園區用能穩定?一方面,園區和大電網相連,根據自身新能源發電量情況,通過電力市場靈活地從電網購電;另一方面,園區可以實時監測不同地塊、不同區域的負荷情況,并實現均衡調配。比如遇到陰天,光伏發電量下降,可以同步調整園區內部負荷需求,讓用電需求與發電變化動態協同。
建設數字化園區,智能管控智慧降碳
除了“地上”和“地下”節能降碳,在云端,創新中心還打造了園區智慧運營管控一體化平臺,實現園區碳監測、能源智慧管控和園區智能管理。
智能平臺管控著園區14.6萬個大小各異的設備,從空調、水龍頭再到每間屋子的燈泡數量、功率,平臺可實時監測相關設備使用情況和耗電量,并隨之計算每棟樓、每層樓、每間屋子的設備能耗和碳排放情況。在大數據模型支持下,可以智慧計算上調、下調空間,實現柔性調配負荷和零碳管理。
平臺上線后,可實現智能照明,依據光線變化、場景使用等實現自動調光,保障照明的同時,最大程度減少能耗;實時控制暖通空調系統,運用熱回收與變頻控制技術,精準調節室內溫濕度;可以根據室內外溫度變化自動調整地源熱泵的運行參數和臺數,降低能源消耗與碳排放。不只是人工操作,智能路燈可以根據不同時間段、不同區域的人流量和光線強度,自動調整燈光亮度。”
零碳會議展示中心
本項目將核心建筑——會議展示中心,重點打造為零碳技術展示與園區運營控制的中樞節點。該建筑面積11000m2,經計算,其全年減排量大于碳排放量,達到零碳建筑標準,成為園區最具代表性的標志性單體。建筑的雙曲線形體從地平線脫穎而出,東西兩側均為園區的主要廣場,進一步加強了整體的輕盈感,也成功和周邊的環境融為一體。
中庭設置可開啟的天窗系統,可在過渡季節形成有效的自然通風,進一步降低建筑能耗,也直觀展示了被動式節能技術的應用效果。
會議展示中心采用雙層幕墻系統,通過流暢的曲線和富有韻律的立面處理,塑造出極具未來感和科技感的建筑形象。建筑造型既與園區整體規劃相協調,又通過獨特的形態語言強化了其作為園區門戶的特征。雙層幕墻系統不僅提升了建筑的熱工性能,更通過光影變化營造出動態的視覺效果,體現了能源企業的創新精神。作為園區的技術展示中心,建筑在其內部還整合了智能化管理系統,實時監測和展示各項零碳技術運行數據,與日常運營相結合,為參觀者提供了沉浸式的零碳體驗。
這種將技術創新與建筑空間結合的方式,提升了建筑的整體品質,為大型公共建筑的零碳化設計提供了有益參考,充分證明了零碳建筑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同時,也能夠創造出富有表現力的建筑空間。
電碳協同交易,完成零碳建設“臨門一腳”
園區的會議展示中心大樓不僅是一座直流零碳建筑,未來的電碳協同交易服務平臺也將設在這里,串聯起電力直接用戶、強制控排或自愿減排企業與電力交易市場和碳交易市場。
園區通過各項節能降碳措施,降碳率已達60%以上,但園區也需要電網供電。傳統園區使用的電能,存在間接碳排放。但借助這個平臺,可以精準對接購買綠電,抵消碳排放。
平臺對內實現園區全景碳監測,有碳排放監測、碳賬戶管理、碳排放診斷等功能,讓園區碳排放能“算出來、管起來、降下來”。對外提供電碳協同交易服務,打通各類電碳交易通道,把能源供應方和需求方緊密連接起來,通過底層算法模型,建設智能決策系統,為使用者提供價格預測、交易組合策略、交易風險管理等智能決策服務,幫助用戶降低購電和碳中和成本。
經測算,整個園區通過園區清潔能源站及建筑被動式節能,可以實現年減碳3370噸;高效節能調光燈具與智慧照明等系統,實現年減碳1386噸;園區高效數據機房、智慧運維管理等,實現年減碳541噸;屋頂光伏發電,實現年減碳1367噸;余下因用電產生的4104噸間接碳排放,借助綠電交易、碳交易完成抵扣,最終達成零碳排放。
部分素材來源:《 人民日報 》( 2025年09月02日 14 版)、北晚在線、河北新聞網
聲明:本站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綠建之窗”或“本站原創”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綠建之窗”。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也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對不遵守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管理員QQ: 4993067 32533240,緊急聯系方式:13693161205。
- 相關文章
-
-
09-01綠色建筑概念、性能優勢、識別及標準
-
08-29上海新政:提高綠色建筑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
-
08-28一批“好房子”技術文件出臺
-
08-27“綠色建筑”,是偽命題嗎?
-
08-27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加強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意見
-
08-26綠色建筑30年的演變與挑戰:全球與中國的發展之路
-
08-25科技“瑧”生活 智能生態光墅--重新定義陽光房
-
08-23深圳 ▎市政府辦公樓的近零能耗改造
-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09-09人民日報“零碳園區”聚焦報道!
-
09-08從鏈接到共生:共建“好房子技術生態圈”倡議
-
09-08從北京中海金融中心,看中海地產的雙碳引領之路
-
09-07如何把30年歷史老樓改造為近零能耗和近零碳建筑標桿?
-
09-07行業資訊|當超低能耗建筑成為“好房子”的標配
-
09-06項目 ▎7.8萬平米的超低能耗教育建筑
-
09-06他們的休息室應該在哪里?
-
09-05意大利對SHEIN綠色聲明處罰報告解讀
-
09-05《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建筑領域要點解讀
-
09-04PHI項目 ▎北京首個大型超低能耗社區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28號院諾德中心一期2號樓12層1201室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