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建筑領域要點解讀
時間:2025-09-05 15:00:22 作者:GBWindows 來源:行業網站 閱讀:137內容摘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為中國未來城市發展,特別是到2035年的發展方向定下了總基調。雖然文件內容宏大,涵蓋城市體系、經濟、民生、治理等方方面面,但其中關于建筑領域的論述尤為具體和深刻,標志著中國城市建設理念的重大轉型。本文將重點解讀其中與建筑直接相關的內容。核心轉變:從“蓋房子”到“營造好房子和...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為中國未來城市發展,特別是到2035年的發展方向定下了總基調。雖然文件內容宏大,涵蓋城市體系、經濟、民生、治理等方方面面,但其中關于建筑領域的論述尤為具體和深刻,標志著中國城市建設理念的重大轉型。本文將重點解讀其中與建筑直接相關的內容。
核心轉變:從“蓋房子”到“營造好房子和好生活”
這份文件最核心的信號是,中國建筑和城市建設的重心已經從過去幾十年的“大規模增量擴張”(追求數量和速度)轉向了“存量提質增效”(追求質量和內涵)。建筑不再僅僅是一個物理空間,而是高品質生活的載體。
建筑領域的五大關鍵方向
根據文件內容,建筑領域未來的發展將聚焦于以下五個方面:
1. “好房子”成為新標桿,強調全生命周期品質
-
核心提法
“系統推進‘好房子’和完整社區建設”、“全鏈條提升住房設計、建造、維護、服務水平”。 - 解讀
-
“好房子”的定義
文件明確了“好房子”的四大標準:安全、舒適、綠色、智慧。這意味著未來的住宅建筑不再只滿足“能住”的基本需求,而是要向高品質、高科技、健康環保的方向發展。 -
全鏈條管理
這要求從建筑最初的規劃設計,到施工建造,再到后期的物業維護和社區服務,每一個環節都要以高標準來要求,形成一個閉環的品質管理體系。 -
滿足多樣化需求
文件提到“更好滿足群眾剛性和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預示著建筑設計將更加人性化、多元化,以適應不同家庭結構、年齡層次和生活方式的需求。
2. 存量更新成為主戰場,老舊建筑迎來新生
-
核心提法
“以推進城市更新為重要抓手”、“穩步推進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支持老舊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持續推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 解讀
-
城市更新制度化
“科學制定實施城市更新專項規劃”表明,未來的城市更新將不再是零敲碎打,而是有系統性、有規劃的整體行動。 -
改造方式多樣化
除了政府主導的改造,文件特別提出了“自主更新、原拆原建”,這是一個重要的創新,賦予了業主更大的自主權,可能會催生出更多靈活、高效的舊房改造模式。 -
盤活存量資產
文件還提到改造利用老舊廠房、低效樓宇等,這意味著工業遺產、閑置商業建筑的適應性再利用(Adaptive Reuse)將成為一個重要方向,通過功能轉換,讓這些建筑重煥生機。
3. 安全韌性被置于首位,嚴格管控建筑風險
-
核心提法
“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嚴格限制超高層建筑”、“實施城鎮預制板房屋治理改造行動和地震易發區房屋設施加固工程”。 - 解讀
-
對超高層建筑“踩剎車”
這是一個極其明確的政策信號。過去作為城市地標象征的摩天大樓熱潮將退去,城市將更注重天際線的協調性和建筑的實際安全與效用,尤其是消防和應急救援能力。 -
系統性排查風險
文件要求建立“房屋安全體檢”制度,并專門針對預制板房、地震區房屋等高風險建筑進行專項治理,體現了對建筑存量安全隱患的底線思維和系統性解決思路。 -
生命線工程
強調“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意味著與建筑緊密相關的供水、供電、燃氣、通信等管網系統的安全韌性將得到空前加強。
4. 綠色低碳成為硬約束,推動建筑業轉型
-
核心提法
“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加快新型建材研發應用,推動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規模化發展,加大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力度”、“發展智能建造,培育現代化建筑產業鏈”。 - 解讀
-
綠色建筑從“鼓勵”到“普及”
文件用詞是“大力發展”和“規模化發展”,表明超低能耗建筑等將不再是少數示范項目,而是未來的主流方向。 -
節能改造存量建筑
對已有建筑進行節能改造,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這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和工程領域。 -
產業升級
提出“智能建造”和“現代化建筑產業鏈”,指向建筑業的工業化、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這意味著未來將更多地采用像BIM(建筑信息模型)、預制裝配式(PC)等先進技術,提高建造效率和質量。
5. 文化自信融入建筑,塑造城市特色風貌
-
核心提法
“落實‘適用、經濟、綠色、美觀’建筑方針”、“加強建筑設計管理,推動城市建筑更好體現中華美學和時代風尚”、“活化利用不可移動文物、歷史建筑、工業遺產”。 - 解讀
-
反對“奇奇怪怪的建筑”
重申“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八字方針,是對過去一些貪大、媚洋、求怪的建筑亂象的糾偏,要求建筑設計回歸理性、回歸本土文化。 -
彰顯文化身份
強調“中華美學”,意味著未來的城市建筑將更加注重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形成具有中國氣派和地域特色的建筑風貌,而不是千城一面。 -
從“靜態保護”到“活化利用”
對于歷史建筑和工業遺產,文件強調“活化利用”,鼓勵在保護的基礎上,賦予其新的功能(如文化展示、特色商業),使其融入當代城市生活,實現可持續的傳承。
總結
綜合來看,這份文件為中國未來的建筑領域描繪了一幅清晰的藍圖:
- 發展理念上,從追求速度和規模轉向追求質量和內涵。
- 建設重點上,從新建開發轉向存量更新與改造。
- 建筑標準上,安全、綠色、智能、舒適成為基本要求。
- 產業發展上,推動建筑業向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
- 設計風格上,倡導文化自信,塑造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精神的建筑風貌。
可以說,這份意見的出臺,將深刻影響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間里中國的每一座城市、每一棟建筑的規劃、設計、建造和運營模式。
聲明:本站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綠建之窗”或“本站原創”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綠建之窗”。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也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對不遵守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管理員QQ: 4993067 32533240,緊急聯系方式:13693161205。
-
核心提法
- 相關文章
-
-
09-04PHI項目 ▎北京首個大型超低能耗社區
-
09-03項目▎商業綜合體的辦公部分超低能耗改造
-
09-025省市“好房子”技術文件出臺
-
09-02雄安新區首個全電智慧零碳園區
-
09-01綠色建筑概念、性能優勢、識別及標準
-
08-31事關城市高質量發展,中央重磅文件對外發布
-
08-30城市更新是一項超級系統工程
-
08-30改善人居環境 各地因地制宜開展城市更新
-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28號院諾德中心一期2號樓12層1201室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