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長關注的11個可持續城市實踐
時間:2025-08-08 09:52:43 作者:GBWindows 來源:行業網站 閱讀:220內容摘要:1減少心血管疾病和中風:與市長一起運動在中國,心血管疾病和中風患者數量龐大。而孤獨感、長期壓力、不健康飲食、劣質酒類攝入以及預防性護理缺失等問題,已成為嚴峻的公共衛生挑戰。這些因素會使市民患心臟病、中風及精神健康疾病的風險顯著升高。城市作為應對這一健康危機的前沿陣地,可倡導“與市長一起運動”計劃,由市長們牽頭開展季節性...
1 減少心血管疾病和中風:與市長一起運動 在中國,心血管疾病和中風患者數量龐大。而孤獨感、長期壓力、不健康飲食、劣質酒類攝入以及預防性護理缺失等問題,已成為嚴峻的公共衛生挑戰 。 這些因素會使市民患心臟病、中風及精神健康疾病的風險顯著升高。城市作為應對這一健康危機的前沿陣地,可倡導 “與市長一起運動” 計劃,由市長們牽頭開展季節性、易參與的活動,以此打造更健康、聯系更緊密的社區。
“與市長一起行動” 計劃則能進一步助力改善市民健康狀況、增強社區活力,并減少對藥物的過度依賴。市民可通過參與體育鍛煉、接受心理疏導、投身慈善活動以及參與跨部門合作等方式,主動提升自身健康素養和健康水平。
2 打造一個不受洪水危害的城市 不少城市在每年5至 7 月都會面臨洪水威脅。城市開發過程中,往往因忽視環境可持續性而加劇這一問題。例如,新建建筑和道路時填埋原有自然河溝,會大幅削弱城市的排水能力。對于臨河、臨海的城市而言,降雨、地下水上漲及臺風暴雨引發的洪水屬于自然且周期性發生的現象,因此洪水泛濫更為常見。
為有效應對這一問題,城市需聯合工程師、城市規劃師、氣候科學家以及公共政策與社區領域的專家,共同制定為期 25 年的雨洪管理框架,通過協調水資源管理與城市經濟、社區發展目標,系統性提升城市的防洪能力。
3 更安全的電池,更安全的城市 未經認證的電動自行車、電動滑板車及其鋰電池引發的火災,不僅讓城市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面臨威脅,也給城市應急服務帶來了巨大壓力。對此,城市應出臺新法規,明確要求銷售、租賃的鋰電池產品必須符合第三方安全標準,從源頭降低危險事件的發生風險。
在技術防控層面,可利用高清 AI 攝像機、智能煙感探測器等設備,對 “三小” 場所內的火災隱患、違規住人等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同時通過監測住戶的用電特征,精準識別電動車輛入戶充電等違規行為,并及時發出預警提示。
4 樹木作為基礎設施:添綠又惠民 樹木應當被納入城市基礎設施體系。通過加強樹木覆蓋、補足綠化缺口,不僅能改善居民健康狀況、降低城市氣溫,還能創造綠色就業崗位。這一策略可助力地方及社區開展科學的樹木種植與養護工作,進而提升全體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
5 城市的脆弱性評估(借助城市模擬器) 通過構建成熟的城市數字孿生模型,可模擬未來 80 年內洪水、極端高溫等災害對城市及社區可能造成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既能對城市資產及基礎設施進行壓力測試模擬,也能進一步模擬各類緩解方案,從而評估這些方案的實際效果與投資回報率。從城市發展的角度而言,可依托上述模擬與評估結果,制定覆蓋全市的可持續發展及恢復策略,通過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為市民打造更具可持續性、更安全的未來生活環境。
6 濱水區計劃+促進多模式交通 城市通過實施濱河步道等綠色基礎設施項目對城市河流進行環境修復,不僅能減少污染、改善水質,還能提升生物多樣性,讓河流逐漸成為更清潔、更健康的生態系統 —— 這既為野生動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棲息環境,也給居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益處。同時,濱河步道還能引導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強社區間的聯系,并為居民前往河岸設施提供便捷通道。
此外,濱河步道對城市連通性的提升作用也十分顯著:它通過完善交通基礎設施,讓各類交通方式都能更便捷地抵達城市各個區域。這些優化不僅有效緩解了交通擁堵,推動了多模式交通的發展,還將以往彼此孤立的社區串聯起來,進一步增強了城市的整體聯動性。
7 反遷移評估工具 市民遷出城市,可能是城市出現投資與就業下滑、房價過高、社會發展活力減弱等問題的表現。而反遷移評估工具的作用,正在于為市民留在城市發展提供支持,減少因各類因素導致的搬遷行為 —— 無論是遷出城市還是離開原有社區。
例如,住房開發項目不能增加居民的遷移風險,如果住房開發項目可能導致低收入群體及少數群體被迫遷出城市,開發商就需重新規劃方案,同時填寫 “項目影響跟蹤表”,詳細注明擬定房價可承受程度等關鍵信息。
8 針對13至24歲青少年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務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正日益嚴峻。據統計,小學階段有50%的學生,中學階段有71%的學生表示存在焦慮情緒,其中更有三分之一的中學生出現抑郁情緒,這一數據凸顯了為青少年提供專業心理健康服務的迫切性。
目前,13 至 24 歲的青少年在獲取心理健康醫療服務時,仍面臨不少阻礙:候診時間長、服務費用高、易遭遇歧視、專業資源匱乏,以及合格臨床醫生短缺等問題尤為突出,而那些長期未被充分關注的邊緣群體,面臨的困境更為明顯。
針對這些痛點,可通過與基于應用程序的遠程治療平臺合作,提供免費的心理健康治療服務。這種模式能有效突破費用、隱私保護、社會污名化及流程繁瑣等方面的障礙,為城市青少年開辟更多可及的心理健康支持渠道。
9 利用人工智能在整個社區產生更大的影響 借助新興的技術為城市添彩,為人民謀福利。
在交通管理領域,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有效提升了出行效率:通過傳感器、攝像頭收集實時交通數據,再經算法分析動態調整信號燈時長,可精準優化交通流量;導航軟件依托實時路況信息,能為司機智能推薦最優路線;同時,系統還能實時顯示停車場空位并引導快速停車,甚至通過車路協同技術實現 “綠波通行”,大幅減少通行耗時。
在環境衛生管理方面,人工智能同樣發揮著關鍵作用:部署圖像識別系統和監控球機后,可自動識別超門頭經營、亂堆物堆料、違規戶外廣告等問題,并將分類結果實時推送至管理平臺,提升監管效率;通過 AI 算法識別垃圾種類,既能輔助規范垃圾分類,也能實時監測垃圾投放行為,一旦發現違規可及時進行語音提醒,助力維護整潔的城市環境。
10 通過LEED認證增強城市韌性建設的標準 在城市更新進程中,早期建設的公共安全設施會隨時間推移逐漸老化過時,既影響使用者的體驗感,也增加了維護成本。但這類設施作為城市關鍵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仍需發揮核心作用,因此升級改造十分必要。在升級過程中,城市不僅要投入資金推動設施的現代化建設,更要重點提升其可持續性與抗災能力 —— 通過強化結構穩定性、優化應急響應機制等方式,確保設施能抵御自然災害沖擊,實現對城市的長期穩定服務。
此外,若城市、社區、建筑及相關空間獲得LEED v5認證,便意味著其在設計、施工、運營及管理全流程中,均達到了可持續發展與韌性建設的標準。借助 LEED 標準提供的成熟框架,城市既能穩步推進可持續發展與抗災目標的落地,也能為市民打造更先進、更可靠的公共安全設施體系。
11 利用基礎設施和大屋頂鋪設太陽能 城市工廠的大屋頂是寶貴的資源。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屋頂空間,建筑立面,基礎設施空間及荒野空間,實施太陽能光伏。以城市污水處理廠為例,這類場所長期臨能源成本高昂的問題——能源支出占其運營費用的30%,而通過實施太陽能光伏項目,不僅能大幅降低污水處理廠的能源成本,改善運營狀況,還能助力解決城市碳排放偏高和能源供應不穩定等問題,同時,太陽能項目帶來的能源成本優化,也能提升污水處理廠的財務穩定性與運營可靠性。值得一提的是,這類太陽能項目的資金可通過市政融資渠道解決。
聲明:本站所有內容,凡注明來源:綠建之窗”或“本站原創”的文字、圖片等,版權均屬本網所有,其他媒體、網站等如需轉載、轉貼,請注明來源為“綠建之窗”。凡注明"來源:XXX"的內容,為本網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也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對不遵守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使用本網內容者,本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管理員QQ: 4993067 32533240,緊急聯系方式:13693161205。
- 相關文章
-
-
08-01今天,倪虹部長發表署名文章,信息量很大!
-
07-27項目案例丨北京首個大型光儲直柔商業辦公零碳建筑:中海金融中心(大吉巷)
-
07-26《城市更新規劃編制導則》發布,一圖讀懂!
-
07-20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更多細節披露,習近平總書記為何說“有些事要打攻堅戰,有些事要久久為功”
-
07-17深度解讀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新階段、新模式、新機遇
-
07-13北京首個大型光儲直柔商業辦公零碳建筑:中海金融中心(大吉巷)
-
07-08極端高溫下,如何給城市降溫?
-
06-28山東│住建廳關于公布山東省綠色低碳城市試點的通知
-
新聞資訊
本欄最新更新
-
09-09人民日報“零碳園區”聚焦報道!
-
09-08從鏈接到共生:共建“好房子技術生態圈”倡議
-
09-08從北京中海金融中心,看中海地產的雙碳引領之路
-
09-07如何把30年歷史老樓改造為近零能耗和近零碳建筑標桿?
-
09-07行業資訊|當超低能耗建筑成為“好房子”的標配
-
09-06項目 ▎7.8萬平米的超低能耗教育建筑
-
09-06他們的休息室應該在哪里?
-
09-05意大利對SHEIN綠色聲明處罰報告解讀
-
09-05《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建筑領域要點解讀
-
09-04PHI項目 ▎北京首個大型超低能耗社區
本欄推薦
閱讀排行
通信地址: 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28號院諾德中心一期2號樓12層1201室 郵編:100070 網站合作:QQ:1658253059 電話: 13693161205 18501126985
